新闻动态
1979年贺子珍被选为全国政协委员后,提出3个要求,中央批示:同意
发布日期:2025-02-05 10:28    点击次数:166
 

毛主席与贺子珍

1948年,身在哈尔滨的贺子珍正在家中休息,突然有人敲门,打开门一看,原来是刚从北京回来的妹妹贺怡。

贺怡一进门便兴奋地说道:“姐,告诉你一个好消息,毛主席同意让你去北京啦!”

贺子珍听到这话,起初还感到有些难以置信,睁大眼睛充满期待地问道:“真的吗?”

贺怡高兴地笑着点点头,“是啊,我这次回来就是要和你一起去北京的!”

贺子珍确信自己真的可以去北京了,脸上顿时绽放出了舒展的笑容,自己终于可以见到十多年未见的毛主席了,也可以见到自己和毛主席的孩子娇娇了。

贺子珍

贺子珍是谁?她与毛主席之间发生过哪些事情?

得知毛主席让她去北京之后,她去北京了吗?

后来晚年的贺子珍被选为政协委员,她为什么随即会向组织提出三点要求?

娇娇回到毛主席身边

之所以贺怡能够从北京给贺子珍带回这一好消息,主要是因为贺怡此行是负责将娇娇带到毛主席身边。

1947年,贺子珍带着女儿娇娇从苏联回到国内,此时离她前往苏联已经过去了十年之久。

贺子珍

她们先是在东北哈尔滨居住下来,贺子珍在当地政府部门的安排下有了一份工作,此时女儿娇娇愈发想念自己的父亲毛泽东。

于是在第二年,贺子珍鼓励女儿给毛主席写去了一封信,讲述近年来的状况,表达对毛主席的思念。

毛主席收到信后非常高兴,给女儿回了一封电报,并希望贺子珍找人把女儿送到北京来。

贺子珍虽然对女儿有万般不舍,但是她还是希望女儿能在父亲身边健康快乐地成长。

于是贺子珍含泪为女儿收拾好行李,让妹妹贺怡带着娇娇前往了北京。

北京

在北京西山,12岁的娇娇终于见到了自己的父亲毛泽东,娇娇四岁时,毛主席就派人将她送到了苏联,交给贺子珍带在身边,从那时起一直到现在,父女俩已经分别了八年之久。

时间并没有让他们变得生疏,毛主席见到女儿后,高兴地将她抱起来和她玩耍,并找人为她安排了住处和学校。

而此时的贺怡则陷入到了纠结之中,她希望自己能在毛主席面前为姐姐贺子珍要得一个名分,可是却不知道该怎么开口。

毛主席

恰好一个偶然的时候,娇娇向贺怡问道:“姨妈,妈妈什么时候来北京呀?”

贺怡不知道该如何回答,正好此时毛主席从外面走进了房间,贺怡直接对毛主席说道:“姐夫,娇娇问她妈妈什么时候能来北京?我想这话应该你来回答最合适了。”

毛主席听后陷入了沉默,贺怡认为这是一个把话说开的机会,于是紧紧抓住这个机会说道:

“我这次来除了是送娇娇以外,还是想替我姐了解一下您对她的态度,您能不能让她来北京?”

毛主席没有直接正面回答贺怡的话,而是面向女儿娇娇和蔼地说道:“让你妈妈来北京,这是历史遗留下来的问题,还是按照传统的方法办吧。”

毛主席

贺怡虽然没有听懂毛主席所说的传统的方法所指的是什么,但是在她看来,毛主席已经答应了让姐姐来北京。

于是她高兴地坐火车从北京回到哈尔滨,马上将这个好消息告诉了身在哈尔滨的姐姐贺子珍。

贺子珍从妹妹口中得知毛主席同意自己去北京的消息后,兴高采烈地收拾好行李,换上一身新衣服,和妹妹一起坐上了前往北京的火车。

在火车上,姐妹俩一边欣赏着窗外的风景,一边聊天憧憬着未来在北京的美好生活。

可是当火车到达山海关时,她们的心情却一下子从愉快变成了沉重。

山海关火车站

火车靠站后突然上来两个人走到姐妹俩的面前,他们声称是组织派来下达通知的,其中一个人板着面孔说道:

“你们不可以前往北京,只能往南到上海,去你们哥哥那里,这是上级对你们的命令。”

贺怡听了两人的话后非常生气,马上站起身和两人争执起来,可是无论如何争执,两人都只说自己是传达上级的命令,如果他们非要到北京去的话,就会被给予开除党籍处分。

贺子珍表现得比较冷静,拉着贺怡让她不要再继续争执,贺子珍知道这道命令其实是对她自己的,她不愿意违背组织,于是默默地接受了两人所传达的这道命令,和妹妹一起坐火车前往了上海。

上海

在开往上海的列车上,贺子珍坐在座位上默默望着窗外,外面的风景依旧美丽,可是她再也没有了欣赏的兴致。

她的眼中渐渐流出了泪水,泪眼婆娑之中,思绪回到了十多年前那个动荡不安的年代。

年轻时的热血与执着

在革命潮流风起云涌的1927年,贺子珍和哥哥一起走上井冈山参加革命,与后来到来的毛主席相识,两人在一起工作时产生情感,并在1928年结为革命伴侣。

凭着出色的工作能力,贺子珍担任机要科科长并兼任毛主席的秘书。

毛主席与贺子珍

当时中国革命处于异常艰难的阶段,毛主席日夜操劳,不断为革命队伍寻找着新的出路,贺子珍始终默默地陪在毛主席身边。

他们相濡以沫,一起度过一次又一次难关,一起见证了中国革命转危为安的那段岁月。

1935年,贺子珍和部队一起长征,参与到了护送伤员的工作中来,一次敌人的飞机突然来袭,贺子珍为了救助伤员,毅然在飞机俯冲下来时护在了伤员身上。

飞机机枪子弹打在贺子珍的身上,她全身多处中弹,经过医生一番艰难的抢救之后才得以脱离危险,但是身上从此留下了一些后遗症,时常会有病痛发作。

行军打仗

部队到达陕北后,贺子珍由于病痛缠身,无法再长时间作为秘书陪在毛主席身边,毛主席由于工作繁忙而经常在外奔忙,两人见面时间大为减少。

毛主席让贺子珍安心养病,而贺子珍希望自己能尽快好起来重新和毛主席一起投入到工作中,因此萌生了去苏联治病的想法。

再加上贺子珍本身与毛主席的文化水平有一定差距,她也想到苏联读书以弥补这种差距。

毛主席并不舍得贺子珍前往苏联,多次劝说她安心留在延安,但是贺子珍还是没有听从劝说,只身前往了苏联。

贺子珍

在苏联贺子珍进入了莫斯科东方大学读书,并在不久后产下和毛主席的孩子,但孩子却不幸夭折而死。

备受打击的贺子珍伤心欲绝,毛主席为了帮贺子珍走出伤痛,把他们的女儿娇娇从延安送往苏联交给贺子珍。

女儿的到来使得贺子珍得以度过心里难关,但是后来她又因为和苏联人发生争执而遭到种种不公对待,精神再次备受打击,最终于1948年带着女儿回到国内在哈尔滨定居。

此时毛主席身边已经有了妻子江青,贺子珍的身份则只剩下了共产党党员,她与毛主席共同经历的十几年艰苦岁月,则成为了过往的一段回忆。

毛主席

贺子珍让妹妹贺怡把女儿送到毛主席身边,本来以为自己也可以来到北京居住了,可是没想到她们却在山海关被阻拦了下来,并在无奈之下前往了上海。

藏在心中多年的心愿

到达上海后,贺子珍先是住到了哥哥贺敏学的家里,毛主席听说贺子珍去了上海,特意安排上海市市长陈毅,一定要照顾好贺子珍同志,所有的费用从我的稿费里扣。

党组织为贺子珍在上海安排了工作,贺子珍有了新的生活,但是她时常会想念身在北京的毛主席和女儿娇娇,和女儿之间的书信往来成为了她心中唯一的慰藉。

贺子珍与家人

女儿娇娇由毛主席取名为“李敏”,“李”姓取于毛主席当年革命时所用的化名“李德胜”。

李敏长大后时常到上海看望母亲贺子珍,多次往来于北京和上海之间,传达着毛主席对贺子珍的关心,也传达着贺子珍对毛主席的思念。

1959年毛泽东在庐山开会时,贺子珍得以与毛主席再次相见,但是贺子珍因为激动而不断哭泣。

一个多小时的谈话过程她始终情绪不佳,没想到那次见面成了她与毛主席的最后一面,也成了她一生的遗憾。

毛主席

1976年,举国一片哀悼,伟大领袖毛主席逝世,贺子珍听说噩耗后,连续几天没有吃好饭睡好觉,时常向身边的亲人南喃喃道:

“毛主席身体应该挺好的啊,怎么就突然走了呢?”

听到收音机里所循环播放着的毛主席的讲话声音时,贺子珍顿时陷入了崩溃,旧疾发作昏迷不醒,被及时送往医院后方才脱离危险。

贺子珍为自己当年一时冲动只身前往苏联而感到后悔,她没想到自己的冲动会让自己连毛主席的最后一面都无法见到。

1979年,党中央召开了全国政协第五届第二次会议,在会议上,许多老革命家都建议把贺子珍选为全国政协委员,这一提议最终获得了高票通过。

贺子珍与家人

此时的贺子珍已经因为疾病而变得行动不便,经常卧病在床,当选为全国政协委员的好消息让病痛中的贺子珍喜出望外。

她感动得流下了泪水,党和国家没有忘记她曾经为革命事业做出的贡献。

成为政协委员后的贺子珍努力让自己重新振作起来,积极配合医生的治疗,希望能用自己余生的精力为国家再多做一些贡献。

毛主席去世后,每年都会有许多人前去参加纪念毛主席的互动,到北京天安门瞻仰毛主席的仪容,这也是贺子珍一直以来的愿望。

贺子珍

当选为政协委员之后,贺子珍才终于向组织说出了这一愿望,她向组织提出了三点请求:

1. 希望到北京去看看;2. 希望能与毛主席“相见”;3. 希望能到天安门看看。

这三点请求,是贺子珍多年来一直深埋心底的愿望,在晚年身体一天不如一天的情况下,她想要完成这些愿望的心情越来越迫切。

党组织答应了贺子珍的这一请求,贺子珍激动万分,夙愿终于即将得以实现。

1979年9月3日,贺子珍坐上了前往北京的飞机,由于身体状况不好,贺子珍一下飞机首先被安排住进了北京301医院。

在医生护士为她做着检查和治疗的时候,她心心念念想的,是去天安门,是去看看毛主席。

北京

医生考虑到贺子珍的身体,并不建议她前往毛主席纪念堂参观,因为她早前在收音机里听到毛主席的声音时都曾经激动得陷入昏迷。

但是贺子珍坚持要去看毛主席,于是医生只好嘱咐随行的女儿李敏和女婿孔令华,一定要注意避免让老人家过度激动。

在女儿和女婿的陪同下,贺子珍坐着轮椅来到了毛主席纪念堂,刚见到毛主席塑像的那一刻,泪水就模糊了贺子珍的双眼。

泪眼婆娑中,她让人照了一张自己与毛主席塑像的合照,这张照片是她与毛主席的第三张也是最后一张合照。

贺子珍与毛主席塑像合影

当看到毛主席的遗像时,贺子珍再也忍不住激动的情绪,泪水不断从眼眶中涌出,过去与毛主席共同经历的革命岁月不断浮现在脑海之中。

女儿李敏为了母亲的身体,一边安慰着她一边慢慢推着轮椅将她带离。

在北京见了毛主席之后,贺子珍了却了自己多年来的心愿,心满意足地回到了301医院继续接受治疗。

由于常年居住在上海,贺子珍一直难以完全适应北京的生活,于是在301医院治疗一年之后,她又回到了常年工作和生活的上海。

贺子珍与女儿李敏、女婿孔令华

1984年4月19日,贺子珍在上海离世,终年75岁,虽然生前病痛缠身,但是她走得时候十分安详,因为她已经完成了自己多年以来的愿望。

贺子珍的一生虽然经历了太多曲折,但是她曾经为革命所做出的巨大贡献永远没有被世人遗忘。

她的骨灰被安放在了北京八宝山革命公墓,和过去的众多革命战友共同长眠在青山翠柏之间。